“ Go where you feel most alive. ”
回來一個月了,仍無法從雪白的世界抽離,回到現實。從2015年第一次登百岳到現在,每次下山都無法收心,以為已經習慣快速切換回現實生活,回來繼續過著打卡上下班、為雜事忙碌的生活,沒想到快3年了,還是一樣心留山上回不來,也許有些事情是註定練習不來的吧。2017年報名了山野悠遊的雪訓,因雪況不佳而取消,心心念念了一年,決定2018年再次挑戰賭一把台灣的雪況。原本想說再沒有雪就參加日本雪訓,沒想到今年的雪況特好,雪管處甚至延長了雪季服務時間至4月,天氣真的越來越難以捉摸了呀.
安全回家為首要目標
參加雪訓的目的,除了想一窺冬季高山的樣貌,不外乎就是學習新的技能,讓冬季上山也能安安全全的回家。畢竟一個月前就安排好的行程,很難保證出發時的天氣會如何轉變.
去年12月初的奇萊主北行,就碰巧遇到下雪的天氣,沒帶冰爪冰斧的我們只能走到哪算到哪.從下山的山友口中得知前一天稜線上暴風雪,集體被困在山屋裡一整天哪都去不了.而我們選擇退一步,只走到雪線,看看風景就回頭.
規劃一趟登山行程,除了出發前要做好功課之外,出發後每一個決策都是影響整趟行程的關鍵因素.
2018/03/09 369前往黑森林
不過離開前可以先欣賞一下雪山的冬日美景⇾點此觀看照片在開始分享之前必須先說,雪訓完全是另外一個大坑啊!現在點選右(左)上角✖離開還來的及。

經歷了一年的等待,上山前內心還是一樣忐忑。緊張的不是訓練內容的困難度,而是出發前看到3/8降雨機率100%。不過沒想到這剛剛好的濕度與氣溫組合,上山之後變成了暴風雪,讓369山莊舖上了一層白色新衣;隔天雖然持續低溫,但艷陽高照的雪山圈谷,讓大夥都曬的焦黑;也遇到了夜晚僅-11度的低溫來襲,這樣的運氣實在可遇不可求。
打從一開始總共30人報名,室內課程結束後剩20人,出發前的名單19人,登山口集合時共14人,經歷第一天的高山症撤退與第二天暴風雪的試煉,第三天剩10人登頂完成.教練笑稱我們是菁英挑選的海豹部隊。聽起來好像很刺激,但我想這一切都是運氣與毅力。團隊裡還有三個攝影師,替大家留下專業的雪地訓練照片,此篇文章部分照片取自小鐘、念育、達叔.
行程概要








訓練內容
雪訓室內課@水美攀岩館









當時強勁的風雪不停打在臉上,不知道哪來的勇氣,練習各種滑落角度與方向我都毫不猶豫的出發,可能是冷到腦子無法思考,加上滑落的速度帶給我興奮感,好像遊樂園的滑水道阿.
滑落並不可怕,只需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,冷靜的做好每一個動作.這天大概在這陡坡上上下下來回了不下數十趟.


2018/03/09 圈谷蓋雪牆





2018/03/09 登頂

登頂後收繩登頂之後,然後呢?
結束,只是另一個開始

穿著與裝備
雪訓登山穿著跟平常登山一樣外層、中層、內層搭配,最重要的其實是防水。背包請做防水打包,手套、綁腿、太陽眼鏡(雪鏡)很重要。
NaiYun 怕熱怕熱怕熱超怕熱

雪地防曬很重要! 露出來的全部遮好!



行進間,熱到捲袖子了


不過用力拍一拍可以去除沾黏的雪,也是一整天手套內保持乾燥,還可以滑手機呢
- 底層:Patagonia Capilene Thermal Weight Zip-Neck
- 中層保暖:Patagonia Fleece Jacket , uniqlo ultra light down vest
- 外層:Marmot Minimalist Jacket
- 褲子:Mammut Softech Trekkers Advanced
- 雨褲:最便宜的穿不爛機車雨褲 (滑落制動不心疼)
- 帽子:山と道Yak Wool Knit Cap、Fjällräven Frost Hat
- 手套:Norrona falketind dri、DexShell三防手套、Zanier羊毛手套
- 襪子:Smart Wool、Icebreaker
- 鞋子:Scarpa Lite Trek ⟶勉強及格,雪訓的話選擇重裝登山鞋還是比較適合
- 綁腿:Sea to Summit eVent
- 背包 :Klattermusen Grip 60
- 胸前袋:RawLow Mountain Works Tabitibi Tote X-PAC
- 睡袋:NANGA UDD 450
- 睡墊:Sea to Summit Ultra Light Regular
- 枕頭:Sea to Summit Aeros Pillow Premium
- 頭巾:Buff
雪訓最害怕的就是濕,因為長時間待在雪地裡,還會在雪地裡打滾,不管身上的哪一個部分濕掉都很麻煩.好險這次全身而退,除了滑落制動的時候雪不小心灌進衣服裡.
小邱 一般怕冷



下身:G1000褲子+雨褲

- 底層:Fjällräven Abisko Trail T-Shirt
- 中層保暖:uniqlo ultra light down
- 外層:Fjällräven
- 褲子:Fjällräven G1000 Vidda Pro Trousers
- 雨褲 :迪卡儂
- 帽子:Fjällräven、Buff
- 手套:Blackdiamond
- 襪子:Injiji五趾襪、 Icebreaker
- 鞋子:Scarpa Lite Trek
- 綁腿:Sea to Summit eVent
- 背包 :deuter
- 胸前袋:Hanchor
- 睡袋:NANGA UDD 450
- 睡墊:Thermarest Z-lite
- 枕頭:Sea to Summit Aeros Pillow Premium
- 頭巾:Buff
餐食計畫 x 尾西乾燥飯
尾西乾燥飯
- 熱水沖泡15分鐘
- 冷水沖泡60分鐘
袋內附有一塑膠小湯匙、乾燥劑、調味包(不一定每包都有).如果說帶了5包乾燥飯上山,就帶了5個用不到的塑膠小湯匙.第一天打開看到時後悔已來不及,早知道在山下就先把湯匙跟乾燥包先去除,畢竟登山者都會自行攜帶自己喜歡的餐具,根本使用不到這額外的貼心,而且說真的塑膠湯匙也不好使用,吃乾燥飯最適合的還是長湯匙呀,完全不會沾到手.


松茸飯

不知道是不是下山之後食慾恢復正常,蝦仁炒飯馬上榮登我心目中尾西乾燥飯口味的第一名.他是鹹的阿!而且味道與口感還原程度就像去餐廳點的一盤炒飯,只差沒有把他倒在碗裡吃.
海帶芽飯
私心口味排名
紅豆飯★★
海帶芽★★★
松茸、五木炊飯★★★★
蝦仁炒飯★★★★★
雖然在山上食慾不如往常,看到身旁的教練在煎魚、助教在烤土司的時候,心中仍然現慕不已,早知道就不要挑戰什麼乾燥飯大會.如果要再攜帶乾燥飯,一定是行程中的某一餐就好,或是為了輕量化的旅行.
相關參考連結
*本網站圖文屬Don’t Stop Me Now所有,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