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在太平洋屋脊步道上,我們沿路丟棄身上多餘的物品,從經驗中不斷的學習如何實踐輕量化。偶然在Hikerbox裡撿到美國徒步者自製的乾燥食物,上頭還寫了烹調方式,自此開啟了我對自製乾燥飯的興趣。
在步道上所見、所聞、所學對於有經驗的長程徒步者來說也許是日常,但是對於初學者的我們來說,都是值得分享的體驗與學習。
我一直都認為登山、健行的風格沒有哪一種比較好,輕量化登山的概念沒有誰對誰錯;當然,烘乾機的選擇因人而異,乾燥飯、水果乾要怎麼烘也沒有所謂的標準食譜。
你一定也遇過,別人推薦覺得好吃的東西,結果你一點都不喜歡;市售乾燥飯好吃的品牌就是那幾種,不是貴到嚇人就是早已吃膩.
其實自製乾燥飯、水果乾沒有想像中的困難,能夠享受實驗的樂趣,又能夠控管食材選擇,這不是很棒嗎?
尤其特別想念的某幾種乾燥飯口味在台灣都無法購得,只好自行實驗當白老鼠啦!本文主要為使用食物乾燥機自製乾燥食物一年之後的心得.


自製乾燥食物的好處
- 更多元的口味選擇
- 控管所有食物成分
- 彈性調整份量
- 減少戶外備餐的時間
- 節省高山瓦斯
- 食物易保存
- 輕量且體積小
- 製作過程可以發揮實驗家的精神 ?
- 每一口都充滿成就感?

食物烘乾機的選擇
市場上有許多品牌、型號、功能和價位可以選擇,那麼應該要如何選擇呢?
當時我的考量順序是 購買原因 → 擺放空間 → 使用頻率 → 基本功能 → 價格
(我目前使用的是AROMA 四層烘乾機、AROMA 六層烘乾機)
購買原因:理性購物,三思而後行.
擺放空間:先考量家中擺放的地點,再選擇烘乾機的容量.
使用頻率:買了之後會不會常常用? 如果爬山的頻率很低,我還會使用嗎?
基本功能:基本上只要有以下兩種功能就能運作.
- 可調節溫度:可留意溫控範圍.
- 計時功能
價格:從幾千元到上萬元都有,選擇自己能夠負擔的價格.
其他考量:
- 風扇位置
烘乾機大致分成前開式及堆疊式兩種.前開式的風扇和加熱元件位於機器後方,熱氣水平流動烘盤之間,能夠較均勻的烘乾食材。堆疊式的風扇和加熱元件位於機器的頂部或底部, 熱氣在烘盤中間垂直流動,容易乾燥不均勻,不過在過程中透過手動調整托盤順序可以改善。
根據以上條件,應該可以快速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食物烘乾機.






( 下一頁接續… )